卷二

卷二

馬良
馬良, 字季常, 襄陽宜城人也。兄弟五人, 幷有才名。(而良稱白眉。)[時人為之語曰:馬氏五常, 白眉最良。(馬)良眉中有白毛, 故以稱之。]
先主領荊州, 辟良為從事。諸葛[]入蜀, 良與書曰:雒城已拔, 殆天祚也。兄應期贊世, 配業光國, 魄兆見矣。夫變用雅慮, 審貴垂(名)[], 於以簡才, 宜適其時。若乃和光悅遠, 邁德天壤, 使時閑於聽, 世服於道, 齊高妙之音, 正鄭﹑衞之聲, 幷利於事, 無相奪倫:此管弦之至, 牙﹑曠之調也。雖非鍾期, 敢不擊賞!亮聞之, 以為知言, 深器重之。
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。後遣使東吳, 修好於孫權。良謂亮曰:今銜國命, 協睦二家, 幸為良介於孫將軍, 可乎?亮曰:君試自為文。良卽[]草曰: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, 以紹昆吾﹑豕韋之勳。(奇)[]人起士, 荊楚之令, 鮮於造次之華, 而有克終之美。願降心存納, 以慰將命。
先主稱尊號, 以為侍中。及東征吳, 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。蠻夷渠帥皆受印號, 咸如意指。會先主敗績於夷陵, 良亦遇害。
子秉, 為騎都尉。良弟謖。
馬謖
馬謖, 字幼常。以荊州從事入蜀, 曆緜竹﹑成都令﹑越巂太守。長八尺, 才器過人, 善與人交, 好論軍旅。[諸葛]亮深[]器異。先主臨(薨)[], 謂亮曰:馬謖言過其實, 不可大用也。亮猶謂不然, 以為參軍;每引見談論, 自晝達夜。
建興三年, 亮征南中。謖送之數十裏, 亮語曰:雖共謀之歷年, 今可更惠良規。謖曰:南中恃其險遠, 不服久矣。雖今日破之, 明日複反耳。今公方傾國北伐, 以與強賊, 彼知國勢內虛, 其叛亦速。若盡殄遺類, 以除後患, 旣非仁者之情, 且又不可倉卒也。夫用兵之道, 攻心為上, 攻城為下, 心戰為上, 兵戰為下, 願公服其心而已。亮納其策, 赦孟獲以服南方。[]終亮之世, 南方不敢複反。
建興六年, 亮出軍向祁山, 使謖統大眾向前。為魏將張郃所破, 坐此下獄死, 時年三十九。謖臨終, 與亮書曰:明公視謖猶子, 謖視明公猶父, 願深推殛鯀(興禹)[於羽]之義, 使生平之交不虧於此。謖雖死, 無恨於黃壤也。于時, 十萬之眾為之垂泣。亮自臨祭, 待其遺孤若平生。
蔣琬後詣漢中, 謂亮曰:昔楚殺得臣, 然後文公喜可知也。天下未定, 而戮智計之士, 豈不惜乎?亮流涕曰: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, 用法明也。是以楊幹亂法, 魏絳戮其僕。今四海分裂, 交兵方始, 若複廢法, 何用討賊邪!

楊顒
楊顒, 字子昭, 襄陽人也。[入蜀][巴郡太守﹑]丞相[諸葛]亮主簿。
[]自校簿書。顒直入諫曰:為治有區分, 則上下不可相侵。請為明公以家主喩之:今有人於此, 使奴執耕種, 婢主炊爨, 雞主(引)[], 犬主吠盜, 牛負重載, 馬涉遠路, 私業無曠, 所求皆足, 雍容高拱, 飲食而已。忽一旦盡欲[]身親其役, 不更付任, 勞其體力, 為此碎務, 形疲神耗, 終無一成。豈其智不如奴婢﹑雞犬哉?失為家主之法也。故古人稱坐而論道(為)[謂之]三公, 作而行之謂之卿大夫。丙吉不問橫屍而憂牛喘;陳平不肯對錢谷[之數], 云自有主者。彼誠達於(德)[]分之體也。今明公為(理)[], 親自校簿書, 流汗竟日, 不亦勞乎!亮謝之。
後嘗為東曹屬, 典選擧。
及顒死, 亮泣三日, 與蔣琬書曰:天奪吾楊顒, 則朝中(多)[]損益矣。

向朗
向朗, 字巨達, 襄陽宜城人。少師事司馬德操, 與徐元直﹑韓德高﹑龐士元皆親善。劉表以為臨沮長。
表卒, 歸先主, 為巴西﹑牂牁﹑房陵太守。及後主立, 為步兵校尉﹑丞相長史。
朗素與馬謖善, 謖(旣)[], (明)[]知情不擧, 遂因之免官。[丞相]亮卒後, 徙左將軍;追論前功, 封顯明亭侯。
朗少時雖涉獵文學, 然不治素撿, 以吏能見稱。自去長史, 優遊無事垂(三)[]十年, 乃更潛心典籍, 孜孜不倦。年逾八十, 猶手自校書, 刊定謬誤, 積聚篇卷, 於時見稱。上自執政, 下至童冠, 皆敬重焉。
延(禧)[]十年卒, 遺言戒子曰:《傳》稱師克在和不在眾。此言天地和則萬物生, 君臣和則國家平, 九族和則動得所求, 靜得所安。是以聖人守和, 以存以亡也。吾, [楚國之小子耳, ]早喪所天, 為二兄所誘養, 使其性行不隨祿利以墮。今唯貧耳, 貧非人之患也, 唯和為貴。汝其勉之!

向條
向條, 字文豹, 亦博學多識。[嗣父爵, 景耀中為禦史中丞。]入晉為江陽太守﹑南中軍司馬, (禦史中丞。朗兄子寵)。
向寵
向寵, 先主時為牙門將。秭歸之敗, 寵營特全。後為中部督, 典(審)[宿]衞兵。
諸葛亮當北行, 表曰:將軍向寵, 素行淑均, 曉暢軍事。試用於昔, 先帝稱之曰能。是以眾論擧寵為督。愚以為, (軍)[]中之事, 悉以咨之, 必能使行陳和睦, 優劣得所。
弟充。
向充
向充, 曆射聲校尉﹑尚書。
諸葛亮初亡, 所在各求為立廟, 朝議以禮秩不聽, 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。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, 後主不從。充時為中書郞, 與(部)[]兵校尉習隆[]共上表曰: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, 甘棠為之不伐;越王思范蠡之功, 鑄金以存其像。自漢興以來, 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。況亮德范遐邇, 勳蓋季世, (興)王室之不壞, 實斯人是賴。而烝嘗止於私門, 廟像闕而莫立, 使百姓巷祭, 戎夷野祀, 非所以存德念功, 述追在昔[]也。今若盡順民心, 則瀆而無典, 建之京師, 又逼宗廟, 此聖懷所以惟疑也。臣愚以[]宜因近其墓, 立之於沔陽, (使所親屬)以時賜祭。凡其[親屬﹑](臣)故吏欲奉祠者, 皆限至廟, 斷其私祀, 以崇王禮。於是始從之。
魏咸熙元年六月, 鎭西將軍衞瓘至成都, 得璧﹑玉印各一枚, []成信字。魏人宣示百官, 藏(之)於相[]府。充聞之曰:吾聞譙周之言:[]晉穆侯名太子曰’, 弟曰成師[師服曰:]始兆亂矣, 兄其替乎!後果如言。先帝諱’, 其訓具也;安樂公諱’, 其訓授也。如言劉已具矣, 當授與人也。今中撫軍名’, 而漢年極於炎興;瑞出成都, 而藏之於相[]府。此殆天意也。”[是歲, 拜充為梓潼太守。]明 年十二月, 晉武卽尊位, “炎興於是應焉。孫盛曰:昔公孫述自以起成都, 號曰成(氏)”, 二玉之文, 殆述所作(乎)[]

廖化
廖化, 本名淳, 中盧人也。世為沔南冠族。
為關羽前將軍主簿, 敗沒於吳。思向(劉備)[先主], 乃詐死, 因將老母晝夜西奔(備)[先主]於秭歸。(備)[先主]大悅, 以為宜都太守。
後為[諸葛]亮參軍。稍遷至右車騎將軍﹑假節, 領(前)幷州刺史, 封中鄕侯。以果烈稱, 官(德)[]與張翼齊, 而在宗預之右。
咸熙元年春, 內徙洛, 道病卒。

董恢
董恢, 字休緒, 襄陽人。事先主, 為宣信中郞。
費禕使吳, 恢副之。孫權嘗大醉問曰:楊儀﹑魏延, 牧豎小人也。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, 然旣已任之, 勢不得輕。若一朝無諸葛亮, 必為禍亂矣。諸君憒憒, []不知防慮[於此], 豈所謂貽厥孫謀乎?禕愕然四顧視, 不能[]答。恢曰:儀﹑延之不協, 起於私忿耳, 非有黥﹑韓難馭之心[]。今方掃除強(寇)[], 混一區夏, 功以才成, 業由才廣。[]舍此不任, 防其後患, 是猶備[]風波而逆[]舟楫, 非長計也。權大笑[]。諸葛亮聞之, 以為知言。還, 未滿三日, 辟為丞相府屬, 遷巴郡太守。
[先是, ]侍中董允等共期遊宴, [而董恢詣允修敬, ]卽命解驂。

張悌
張悌, 字巨先, 襄陽人。少有名理。孫休時, 為屯騎校尉。孫晧時, 為丞相, 封山都侯。
魏伐蜀, 吳人問悌曰:司馬氏得政以來, 大難屢作, 智力雖豐, 而百姓未服也。今又竭其資力, 遠征巴蜀, 兵勞民疲, 而不知恤, 敗於不暇, 何以能濟?昔夫差伐齊, 非不克勝, 所以危亡, 不憂其本也。況彼之爭地乎!悌曰:不然。曹操雖功蓋華夏, 威震四海, 崇詐杖術, 征伐無已, 民畏其威, 而不懷其德也。丕 ﹑叡承之, 系以慘虐, 內興宮室, 外懼雄豪, 東西馳驅, 無歲獲安, 彼之失民, 為日久矣。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, 累有大功, 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, 為之謀主而救其疾, 民心歸之, 亦已久矣。故淮南(之)[], 而腹心不擾, 曹髦之死, 四方不動, 摧堅敵如(朽)[], 蕩異同如反掌, 任賢使能, 各盡其心, 非智勇兼人, 孰能如之?其威武張矣, 本根固矣, 群情服矣, 奸計立矣。今蜀閹宦專朝, 國無政令, 而玩戎黷武, 民勞卒弊, 竟於外利, 不修守備。彼強弱不同, 智算亦勝, 因危而伐, 殆其克乎!若其不克, 不過無功, 終無退北之憂﹑覆軍之慮也, 何以不可哉?昔楚劍利而秦昭懼, 孟明用而晉人憂, 彼之得志, 故我之大患也。吳人笑其言, 而蜀果降於魏。
晉來伐吳, 晧使悌督沈瑩﹑諸葛靚率軍三萬, 渡江逆之。至牛渚, 瑩曰:晉治水軍於蜀久矣, 今傾國大擧, 萬里齊力, 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。我上流諸軍, 無有戎備, 名將皆死, 幼少當任, 恐邊江諸城, 盡莫能禦也。晉之水軍, 必至於此矣!宜畜眾力, 待來一戰, 若勝之日, 江西自清, 上方雖壞, 可還取之。今渡江(力)[], 勝不可保, 如或摧喪, 則大事去矣。悌曰:吳之將亡, 賢愚所知, 非今日也。吾恐蜀兵來至此, 眾心必駭懼, 不可複整。今宜渡江, 可用決戰力爭。如其(喪敗)[敗喪], 則同死社稷, 無所複恨;若其克勝, 則北敵奔走, 兵勢萬倍便當乘威南上, 逆之中道, 不憂不破也。若如子計, 恐行散盡, 相與坐待敵至, 君臣俱降, 無複一人死難者, 不亦辱乎!
遂渡江戰, 吳軍大敗。諸葛靚與五﹑六百人退走, 使過迎悌。悌不肯去, 靚自往牽之, 謂曰:(且夫)[巨先], 天下存亡有大數在, 豈卿一人所支, 如何故自取死[]悌垂泣曰:仲思, 今日是我死日也。且我作兒童時, 便為(君)[]家丞相所拔, 常恐不得其死, 負名賢知顧。今以身殉社稷, 複可遁邪?莫牽(拽我)[曳之如是]靚(收涙)[流涕]放之;去百餘步, 已見為晉軍所殺。

李衡
李衡, 字叔平, 襄陽卒家子也。漢末入吳, 為武昌庶民。聞羊道有人物之鑒, 往幹之。道曰:多事之世尚書劇曹郞才也。”習竺以女英習配之。
是時, 校(書郞)[]呂壹操弄權柄, 大臣畏逼, 莫有敢言。道曰:非李衡無能困之者。遂共薦為郞。權引見, 衡口陳壹奸短數千言, 權有愧色。數月, 壹被誅, 而衡大見顯擢。
後嘗為諸葛恪司馬, 幹恪府事。恪被誅, 求為丹楊太守。時孫休在郡治, 衡數以法繩之。英習每諫曰:賤而淩貴, 疏而閑親, 取禍之道!衡不從。會孫亮廢, 休立, 衡從門入, 英習逆問曰:何故有懼色?琅琊王立耶?衡曰:然。不用卿言, 已至如此。遂(曰)[]其家客欲奔魏。英習固諫曰:不可!君本庶民耳, 先(君)[]相拔過重。旣數作無禮, 而不遠慮, 又複逆自猜嫌, 逃叛求活, 以此北歸, 何面目見中國人乎?衡曰:計何可出?英習曰:琅琊王素好善慕名, 博學深廣, 多見以德報怨之義;今初立, 方欲自達於天下, 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。君意自不了者, 可自囚詣獄, 表列前失, 顯求其罪。如此, 乃當反見優饒, []直活而已也。衡從之。果下令曰:丹(陽)[]太守李衡, 以往事之嫌, 自拘有司。夫射鉤﹑斬袪, 在古為忠。遣衡還郡, 勿令自疑。加威遠將軍, 授以棨戟。
衡每欲治家事, 英習不聽。後密遣客十人, 往武陵龍陽泛洲上作宅, []橘千株。臨死, 敕兒曰:汝母每(怒)[]我治家事, 故窮如是。然吾州裏有千頭木奴, 不責汝[], 歲上[]匹絹, 亦當足用爾。衡旣亡, 後二十餘日, 兒以白[], 英習曰:此當是種柑[]也。汝家失十客(來)七﹑八年, 必汝父遣為宅。汝父恒稱太史公言:江陵千樹橘, 當封君家。吾答云:士患無德義, 不患不富。若貴而能貧, 方好爾。用此何為!’”吳末, 衡柑[], 歲得絹數千匹, 家道富足。晉咸康中, 其宅(上)[]枯(槁)[]猶在。[武陵人以衡家武陵, 遂記錄云是其郡人, 非也。]

胡宜
胡(宣)[], 字叔方, 為江夏﹑南郡太守。清(厲)[]有節, 妻不衣帛。魏朝以其清班示天下。

王昌 昌母
王昌, 字公伯, 為東平相﹑散騎常侍。早卒。婦是任城王曹子(大)[]女。昌弟式, 字公儀, 為度遼將軍長史;婦是尚書令桓階女。
昌母聡明有典教。二婦入門, 皆令變服下車, 不得逾侈。後階子嘉尚魏主, []欲金縷衣見(王)式婦, (桓)嘉止之曰:其嫗嚴固, 不聽, 莫爾!不須持往, 犯人家法。

羅憲
羅憲, 字令則, 襄陽人也。父蒙, 避亂於蜀, 官至廣漢太守。
憲少以才學[], 年十三能屬文。師事譙周, [門人]稱為子貢。性方亮嚴整, 待士無倦, 輕財好施, 不營產業。後主立太子, 為太子舍人, 遷庶子﹑ 尚書吏部郞。以宣信校尉再使於吳, 吳人稱(羨)[]焉。時黃皓預政, 眾多附之, 憲獨與不同;皓恚, 左遷巴東太守。時右[]將軍閻宇都督巴東(為領軍), 後主拜憲[領軍]為宇副貳。
魏之伐蜀, 召宇西還, 留二(幹)[], 令憲守永安城。尋聞成都敗, 城中擾動, 邊江長吏皆棄城走, 憲斬稱成都亂者一人, 百姓乃安。得後主委質問至, 乃帥所統臨於都亭三日。吳聞蜀敗, 起兵西上, 外托救援, 內欲襲憲。憲曰:本朝傾覆, 吳為唇齒, 不恤我難, 而徼其利, 背盟違約。且漢已亡, 吳何得久, 吾甯能為吳降虜乎!於是繕甲完聚, 吿誓將士, 厲以節義, 莫不用命。吳聞鍾﹑鄧敗, 百城無主, 有兼蜀之志;而巴東固守, 兵不得過。吳使步協率眾而西。憲臨江拒射, 不能禦;遣參軍楊宗突圍北出, 吿急安東將軍陳騫, 又送文武印綬詣晉王。協攻城, 憲出與戰, 大破其軍。孫休怒, 複遣陸抗等率三萬人增憲之圍。被攻凡六月日, 而救援不到, 城中疾疫大半。或勸南出牂牁, 北奔上庸, 可以保全。憲曰:夫為人主, 百姓所仰, 危不能安, 急而棄之, 君子不為也。畢命於此矣!陳騫言於晉王, 遣荊州刺史胡烈救憲, 抗等引退。晉王卽委前任, 拜憲陵江將軍, 封萬年亭侯。會武陵四縣擧眾叛吳, 以憲為武陵太守﹑巴東監軍。
泰始元年, 改封西鄂縣侯。憲遣妻子居洛陽, 武帝以其子襲為給事中。三年冬, 入朝, 進位冠軍將軍﹑假節。四年三月, 從帝宴於華林園, 詔問蜀大臣子弟後, 問先輩宜時敘用者。憲薦蜀郡常忌﹑杜軫﹑壽良, 巴西陳壽, 南郡高軌, (高)[]陽呂(稚)[]﹑許國, 江夏費恭, 琅琊諸葛京, 汝南陳裕。卽皆敘用, 咸顯於世。憲還, 襲取吳之巫城, 因上伐吳之策。六年薨, 贈安南將軍, 諡曰烈侯。
子襲, 以陵江將軍領部曲, 早卒, 追贈廣漢太守。襲子徽, 順陽內史, 永嘉五年為王如所殺。兄子尚。
羅尚
羅尚, 太康末, 為右丞。[], 左丞處事失武帝意, []大怒, 欲案入重罪。事連尚, 於是尚為坐受杖一百, 時論美之。
[]為平西將軍﹑益州刺史。[時李特起於蜀。尚](性)貪[]少斷, [付任失所, 遂至大敗。]蜀人[不堪其徵求, 數萬人共詣太傅東海王, ][]曰:尚之所愛, 非(奸)[]則佞;尚之所憎, 非忠則(賢)[]。富擬魯﹑衞, 家成市(裏)[];貪如虎狼, 無複極已。”[又謠曰:]“蜀賊尚可, 羅尚殺我;平西將軍, (皮使)[反更]為禍!(時李特起於蜀。)[]攻尚於成都, 尚破之, 斬李特。特子雄僭號於(鄲成)[郫城]。尚卒, 雄遂據有蜀土。

蒯欽
蒯欽。
, 惠帝卽位, 兒童謠曰:兩火沒地, 哀哉秋蘭, 歸(刑)[]街郵, 終為人歎。又河內溫縣有人如狂, 造書曰:光光文長, 以戟為墻, 毒藥卽行, (刀)[]還自傷。楊濟問欽, 欽垂泣曰:皇太后(諱)[]‘季蘭兩火’, 武皇帝諱字也。此言武皇崩而太后失尊, 罹大禍辱, 終始不以道, 不得附山陵, 乃歸於非所也。及楊太后之見滅, 葬於街郵亭, 皆如其言。
欽從祖祺婦, 卽諸葛孔明之大姊也。

習嘏
習嘏, 為臨湘令﹑山簡征南功曹。蒞官擧大綱而已, 不拘文法。時人號為習新婦
(鄧攸)
(鄧攸, 為吳郡太守, 刑政清簡。後稱疾去職, 百姓數千人留牽攸船, 不得進。攸乃少停, 夜中發去。吳人歌之曰:紞如打五鼓, 雞鳴天欲曙。鄧侯挽不留, 謝令推不去。

黃穆
黃穆, 字伯開。博學, 養門徒。為山陽太守, 有德政, 致甘露﹑白兔﹑神雀﹑白鳩之瑞。弟奐, 字仲開, 為武陵太守, 貪穢無行, [朝廷以黃受代之]。武陵人歌曰:天有冬夏, 人有二黃。言不同也。
(大中正)
(晉朝以江表始通, 人物未悉, 使江南別立大中正。)

韓系伯
齊韓系伯, 襄陽人也。事父母謹[]
[襄陽土俗, ]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志, 系伯以桑枝蔭妨他地, 遷數尺。鄰畔隨複侵之, 系伯輒更改種。鄰人慚愧, 還所侵地, 躬往謝之。

郭祖深
梁郭祖深, 襄陽人也。武帝溺情內教, 朝政縱弛。祖深輿櫬詣闕上封事。

蔡道貴
齊蔡道貴, 襄陽人。拳勇秀出, 當時以比關羽﹑張飛。

魚弘
梁魚弘, 襄陽人。白皙, 美姿容。凡五為太守, 卒。

尹怦
唐尹怦父嗣宗, 居喪逾禮。(子)怦侍養彌篤;父卒, 廬墓, 墓產紫芝。子恭先﹑孫仁恕, 皆有孝行, 俱被旌表。於是一門四闕。

辛宣仲
辛宣仲居士截竹為罌以酌酒, 曰:吾性甚愛竹及酒, 欲令二物幷耳。”